天臺南屏鄉“遠教”助推紫蒔藥發展
2008-11-29 09:59:34
閱讀量:1248
來源:天臺人才網 作者:天臺人才網
“盧專家,去年我家種的紫蒔藥放在家里,由于沒有及時賣掉,結果爛掉了。請問如何貯藏,才能延長銷售期?”天臺縣南屏鄉翠東村紫蒔藥種植戶徐有參問得有點著急。
“紫蒔藥首先不能在家里‘露天’存放,而要貯藏在地窖里。存放時,先用多菌靈等試劑進行消毒,同時要保持地窖通風、干燥,還有就是不要把地里收挖時挖破的紫蒔藥帶到地窖中來,以防‘感染病毒’?!迸_州市農科院專家盧秀友“一語道破天機”。
11月25日上午,在天臺縣南屏鄉大會堂召開的“遠教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現場推進會上,農戶在這頭,專家在那頭,通過“遠教”視頻連接,“千里姻緣一線牽”,農戶“問診”,專家“把脈”,為紫蒔藥發展“開方”,清除障礙,掃除“攔路虎”,達到“強筋壯骨”目的。
紫蒔藥發展受挫,結緣“遠教”
南屏鄉種植紫蒔藥始于2006年,當時由臺州市農科院農藝專家、駐南屏鄉科技特派員盧秀友推薦栽種。最早在東嶺一帶試種,面積有50畝光景。由于土壤、環境、水質等自然條件適宜,當年就獲得高產。但由于紫蒔藥用途、價值、市場等在當時不為大家所悉知,造成紫蒔藥銷售難,廣大種植戶愁煞了心。
時任該鄉山頭鄭黨支部副書記楊碧妹也是當時的種植戶之一,借一次鄉里會議之機,把這一情況反映到鄉遠教辦。鄉遠教辦高度重視,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開遠教網,試圖尋找紫蒔藥的使用價值、銷售市場和發展前景等。一翻搜索下來,結果發現臺州黃巖種植紫蒔藥由來已久,小有名氣。于是,鄉遠教辦馬上聯系,陪同楊碧妹到黃巖進行現場察看,按照網上的地址,終于找到了一家收購紫蒔藥的地方——臺州市西部農產品配送中心。發現價格有很多種,既有2—3元一斤的,也有4—5元一斤的,大量收購,只要質量保證。
當時楊碧妹要了電話號碼,立即返回,準備聯系他們前來收購。結果由于這段時間的耽擱,大量的紫蒔藥由于過早挖出,錯過正常的銷售期,已經爛了。這一事件對廣大種植戶的打擊很大,也使廣大農戶看到紫蒔藥還是有市場前景的,更認識到知識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于是,有農戶紛紛把目光瞄準原先并不熟知、更不感興趣的“遠教”平臺。
借助“遠教”,紫蒔藥發展嶄露頭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鄉遠教辦以此為契機,加大了遠教的學用推廣力度,組織各遠教點管理員進行學習培訓,邀請縣遠教辦專家進行講課,提高各站點管理員對“遠教”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管理水平、維護水平,并選送數名管理員到縣、市、省學習,切實提高遠教的使用頻率。同時,由各“遠教”站點管理員組織各村群眾開展認識“遠教”、學習“遠教”、使用“遠教”活動,普及“遠教”的知曉率和使用率,使廣大農戶掌握致富路上就在家門口的這把“金匙鑰”。
通過“遠程”網絡學習,廣大農戶了解到有關知識:紫蒔藥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俗稱“紫色人參”,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C、氨基酸等20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健脾、養胃、降血壓、降血糖等神奇功效,食用和藥用價值很高。紫蒔藥是理想的綠色食品,隨著人們對強身健體意識的提高,食用紫蒔藥的人會越來越多。
鄉遠教辦考慮到一項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個發起人,來當龍頭,來號召大家,來帶領大家,在前面“沖鋒陷陣”;也考慮到需要抱團發展,結成利益共同體;更考慮到女黨員干部楊碧妹在周邊村莊的威信較高,一個黨員一面旗,于是鼓勵楊碧妹樹立典型,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宣傳、種植、推廣紫蒔藥。鄉遠教辦將盡一切力量給予支持、配合、幫助。
2007年,由楊碧妹帶頭,發動34戶人家,種植100畝紫蒔藥。在此期間,鄉遠教辦配合廣大農戶,利用遠教專家線、技術線、服務線、技術線優勢,查找松土栽培、種植技術、施肥澆灌、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提供信息、技術、管理等服務,悉民指導,精心引導,走技術興農之路。同時,引導各村的遠教點隨時對廣大農戶開放,有問題隨時可以查找,各遠教管理員隨時提供幫助。針對遠教網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適時連線盧秀友專家,進行視頻提問、解答,實現互動。必要時,專門邀請盧專家現場指導。
同進,為更好地帶動、引導廣大農戶,由鄉遠教辦牽頭,幫助楊碧妹于7月份注冊成立天臺縣翠屏蒔藥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銷售,提供技術指導,并主動配合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紫蒔藥種植非常成功,達到畝產2000—3000斤。由于事先銷售工作做到位,實現畝產效益5000—6000元,平均每戶獲利達5000元光景。農戶的反應相當好,種植的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周邊村民,像上楊村、下楊村等,紛紛上門求教致富門道。
“遠教建在產業上”,引導紫蒔藥發展上臺階
2007年紫蒔藥種植小試牛刀,社會反響良好。廣大農戶對紫蒔藥開始刮目相看,“躍躍欲試”地越來越多。鄉遠教辦趁機將天臺縣翠屏蒔藥專業合作社發展紫蒔藥的經驗制作成遠教專題片,通過遠教平臺,組織全鄉黨員干部群眾集中收看,同時把山頭鄭紫蒔藥基地確立為“南屏鄉遠教創業致富基地”,供全鄉各村黨員干部群眾參觀、學習、考察、取經。
為擴大紫蒔藥種植面積,鄉遠教辦根據天臺縣委組織部“遠教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的部署,組織、引導天臺縣翠屏蒔藥專業合作社以無償提供種苗的方式,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搭建低收入農戶創業平臺,點燃低收入農戶的創業信心。同時,引導他們參加合作社,提供技術,幫助種植。據初步據計,2008年,整個南屏鄉種植紫蒔藥擴展到500多畝,大約有300戶人家種植,預計產值將達到750噸。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產量的增加,南屏鄉的紫蒔藥漸成氣候。接下來,如何打響品牌、擴大知名度、搶占市場、打開銷售渠道,擺在了鄉遠教辦的議事日程。
在2007年成功舉辦“遠教吊瓜節”的基礎上,鄉遠教辦通過努力,竭力爭取天臺縣遠教辦的支持,于11月25日在該鄉召開天臺縣“遠教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現場推進會暨南屏鄉“遠教紫蒔藥”觀摩會,邀請省、市、縣遠教辦專家現場指導??h委副書記翁于挺指出,要切實發揮“遠教”轉變農民觀念的“助推劑”、催生農村產業項目的“孵化器”、致富信息的“加工場”的作用,利用“遠教”助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真正實現“遠教建在產業上”的目標。
通過現場觀摩、專家講解、實地踏看,大大推介了南屏紫蒔藥品牌,提升了南屏紫蒔藥的美譽度,打開了南屏紫蒔藥的銷售渠道。同時,增強了廣大農戶種植紫蒔藥的堅定信心,奠定了南屏紫蒔藥發展的目標:到2009年,爭取種植規模達到1000畝以上,種植戶達到600戶以上,戶均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乘“遠教”之風,助產業發展?!斑h教”越來越成為山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金餑餑”。
“紫蒔藥首先不能在家里‘露天’存放,而要貯藏在地窖里。存放時,先用多菌靈等試劑進行消毒,同時要保持地窖通風、干燥,還有就是不要把地里收挖時挖破的紫蒔藥帶到地窖中來,以防‘感染病毒’?!迸_州市農科院專家盧秀友“一語道破天機”。
11月25日上午,在天臺縣南屏鄉大會堂召開的“遠教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現場推進會上,農戶在這頭,專家在那頭,通過“遠教”視頻連接,“千里姻緣一線牽”,農戶“問診”,專家“把脈”,為紫蒔藥發展“開方”,清除障礙,掃除“攔路虎”,達到“強筋壯骨”目的。
紫蒔藥發展受挫,結緣“遠教”
南屏鄉種植紫蒔藥始于2006年,當時由臺州市農科院農藝專家、駐南屏鄉科技特派員盧秀友推薦栽種。最早在東嶺一帶試種,面積有50畝光景。由于土壤、環境、水質等自然條件適宜,當年就獲得高產。但由于紫蒔藥用途、價值、市場等在當時不為大家所悉知,造成紫蒔藥銷售難,廣大種植戶愁煞了心。
時任該鄉山頭鄭黨支部副書記楊碧妹也是當時的種植戶之一,借一次鄉里會議之機,把這一情況反映到鄉遠教辦。鄉遠教辦高度重視,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開遠教網,試圖尋找紫蒔藥的使用價值、銷售市場和發展前景等。一翻搜索下來,結果發現臺州黃巖種植紫蒔藥由來已久,小有名氣。于是,鄉遠教辦馬上聯系,陪同楊碧妹到黃巖進行現場察看,按照網上的地址,終于找到了一家收購紫蒔藥的地方——臺州市西部農產品配送中心。發現價格有很多種,既有2—3元一斤的,也有4—5元一斤的,大量收購,只要質量保證。
當時楊碧妹要了電話號碼,立即返回,準備聯系他們前來收購。結果由于這段時間的耽擱,大量的紫蒔藥由于過早挖出,錯過正常的銷售期,已經爛了。這一事件對廣大種植戶的打擊很大,也使廣大農戶看到紫蒔藥還是有市場前景的,更認識到知識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于是,有農戶紛紛把目光瞄準原先并不熟知、更不感興趣的“遠教”平臺。
借助“遠教”,紫蒔藥發展嶄露頭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鄉遠教辦以此為契機,加大了遠教的學用推廣力度,組織各遠教點管理員進行學習培訓,邀請縣遠教辦專家進行講課,提高各站點管理員對“遠教”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管理水平、維護水平,并選送數名管理員到縣、市、省學習,切實提高遠教的使用頻率。同時,由各“遠教”站點管理員組織各村群眾開展認識“遠教”、學習“遠教”、使用“遠教”活動,普及“遠教”的知曉率和使用率,使廣大農戶掌握致富路上就在家門口的這把“金匙鑰”。
通過“遠程”網絡學習,廣大農戶了解到有關知識:紫蒔藥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俗稱“紫色人參”,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C、氨基酸等20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健脾、養胃、降血壓、降血糖等神奇功效,食用和藥用價值很高。紫蒔藥是理想的綠色食品,隨著人們對強身健體意識的提高,食用紫蒔藥的人會越來越多。
鄉遠教辦考慮到一項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個發起人,來當龍頭,來號召大家,來帶領大家,在前面“沖鋒陷陣”;也考慮到需要抱團發展,結成利益共同體;更考慮到女黨員干部楊碧妹在周邊村莊的威信較高,一個黨員一面旗,于是鼓勵楊碧妹樹立典型,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宣傳、種植、推廣紫蒔藥。鄉遠教辦將盡一切力量給予支持、配合、幫助。
2007年,由楊碧妹帶頭,發動34戶人家,種植100畝紫蒔藥。在此期間,鄉遠教辦配合廣大農戶,利用遠教專家線、技術線、服務線、技術線優勢,查找松土栽培、種植技術、施肥澆灌、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提供信息、技術、管理等服務,悉民指導,精心引導,走技術興農之路。同時,引導各村的遠教點隨時對廣大農戶開放,有問題隨時可以查找,各遠教管理員隨時提供幫助。針對遠教網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適時連線盧秀友專家,進行視頻提問、解答,實現互動。必要時,專門邀請盧專家現場指導。
同進,為更好地帶動、引導廣大農戶,由鄉遠教辦牽頭,幫助楊碧妹于7月份注冊成立天臺縣翠屏蒔藥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銷售,提供技術指導,并主動配合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紫蒔藥種植非常成功,達到畝產2000—3000斤。由于事先銷售工作做到位,實現畝產效益5000—6000元,平均每戶獲利達5000元光景。農戶的反應相當好,種植的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周邊村民,像上楊村、下楊村等,紛紛上門求教致富門道。
“遠教建在產業上”,引導紫蒔藥發展上臺階
2007年紫蒔藥種植小試牛刀,社會反響良好。廣大農戶對紫蒔藥開始刮目相看,“躍躍欲試”地越來越多。鄉遠教辦趁機將天臺縣翠屏蒔藥專業合作社發展紫蒔藥的經驗制作成遠教專題片,通過遠教平臺,組織全鄉黨員干部群眾集中收看,同時把山頭鄭紫蒔藥基地確立為“南屏鄉遠教創業致富基地”,供全鄉各村黨員干部群眾參觀、學習、考察、取經。
為擴大紫蒔藥種植面積,鄉遠教辦根據天臺縣委組織部“遠教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的部署,組織、引導天臺縣翠屏蒔藥專業合作社以無償提供種苗的方式,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搭建低收入農戶創業平臺,點燃低收入農戶的創業信心。同時,引導他們參加合作社,提供技術,幫助種植。據初步據計,2008年,整個南屏鄉種植紫蒔藥擴展到500多畝,大約有300戶人家種植,預計產值將達到750噸。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產量的增加,南屏鄉的紫蒔藥漸成氣候。接下來,如何打響品牌、擴大知名度、搶占市場、打開銷售渠道,擺在了鄉遠教辦的議事日程。
在2007年成功舉辦“遠教吊瓜節”的基礎上,鄉遠教辦通過努力,竭力爭取天臺縣遠教辦的支持,于11月25日在該鄉召開天臺縣“遠教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現場推進會暨南屏鄉“遠教紫蒔藥”觀摩會,邀請省、市、縣遠教辦專家現場指導??h委副書記翁于挺指出,要切實發揮“遠教”轉變農民觀念的“助推劑”、催生農村產業項目的“孵化器”、致富信息的“加工場”的作用,利用“遠教”助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助推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真正實現“遠教建在產業上”的目標。
通過現場觀摩、專家講解、實地踏看,大大推介了南屏紫蒔藥品牌,提升了南屏紫蒔藥的美譽度,打開了南屏紫蒔藥的銷售渠道。同時,增強了廣大農戶種植紫蒔藥的堅定信心,奠定了南屏紫蒔藥發展的目標:到2009年,爭取種植規模達到1000畝以上,種植戶達到600戶以上,戶均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乘“遠教”之風,助產業發展?!斑h教”越來越成為山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金餑餑”。